厚德載物語出《周易·坤》:“地勢坤, 君子以厚德載物。”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地以它寬闊的胸懷包容萬物,哺育生靈,君子應效仿大地博大寬容的精神普愛眾生,厚德待物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愛思想代表了厚德載物的精神。“仁者, 愛人。”孔子站在他那個時代的高度提出仁愛思想,并以此構建道德倫理的基石??鬃拥娜蕫鬯枷霠q著古樸的人道主義光輝,在充滿戰爭與殺戮的春秋時代它是劃破陰霾的燦爛霞光,并且這霞光一直照耀著中華民族的文明進程,成為中華民族明理達人、寬厚包容的民族精神。以人為本,珍視人的生命與尊嚴,尊重人的價值,扶危濟困,輕徭薄賦,使人民安居樂業是仁愛想的核心內容。仁愛,是中華傳統美德中極為重要而又最具特色的部分,是中華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,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,是道德生活中最普遍的德性標準。
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——林秀貞,是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。她30年如一日,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,義務贍養了6位與自己及家庭成員無任何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,在精神和物質生活等各方面對6位老人付出了兒女般的照料和孝道。林秀貞學科技、學經濟,帶頭創辦個體企業,并把經營企業作為扶貧濟困奉獻社會的基礎。多年來,為8位殘疾人傳授了玻璃鋼和橡膠生產技術,不但在自己的企業為他們安排就業崗位,還幫助他們解決了婚姻、疾病救治等許多生活困難。林秀貞熱心鄉村教育事業,先后出資4萬多元幫助鄉村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。還資助本村和鄰村14名貧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專院校,收養救治了一名出生僅40天的患病棄嬰。她熱心公益事業,積極為村里修路、打機井、文化娛樂隊伍建設等公益事業捐資出力。這位樸實的農村人,始終記得她母親的樸素教海:人人管閑事,世上沒難事;人人都幫人,世上沒窮人;千千治家——用一千分的力量來治理自己的家,萬萬治鄰——用一萬分的力量來冶理鄰里關系。“感動中國”為林秀貞的“頒獎詞”是: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,幼有所長,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。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.窮人做這等事是圣賢,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,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。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。
仁愛精神源遠流長,是我們的人民親和共處所依憑的準則。千百年來,經過世代哲人先賢的琢磨錘煉,激濁揚清,仁愛思想升華凝聚,成為中華民族構建倫理道德大廈的基準和標尺,并廣為人民所認同,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和廣大民眾追求的一個切實而高遠的人生日標。仁愛精神強調在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時,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。認為個人命運和群體命運、社會命運緊密相聯。人是社會中的一員,人要愛自己就必須愛他人、愛社會,提倡個人要努力使自己成為“社會人”優化社會的風俗習氣。在新的歷史時期,仁愛精神對于人的道德修養依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。仁愛精神蘊含著強烈的使命意識,這是任何社會所不可缺少的。(選自《中華美德修養》有刪改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