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基礎教學部的一名數學教師,2022年8月新入職學校。來校前,我已有6年的教齡,有一些教學經驗,但是從本科到高職,面對的學生和知識結構體系的較大變化,有經驗顯然不能滿足教學要求。為此,我做好了一切思想準備,課前認真鉆研教材,精心備課,整理教案熟悉學生培養方案;虛心求教,積極參與教研活動,與教研室主任溝通,傾聽經驗豐富的教師課程,揚長避短,努力讓自己快速適應。我喜歡在上課前,給學生講數學故事,數學家們的趣事,積極弘揚我國數學文化知識,傳遞正能量,同時也盡可能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,讓學生了解到數學并不遙遠,來源于生活、服務于生活的本質,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,讓他們學會思考,學會熱愛生活。課中,我注重分層次講授知識,面對本科班的同學,我主張多提問,多做練習,積極為考研做準備;面對高職班的同學,引導基礎相對較好的他們多做課外練習,積極向轉本努力,鼓勵基礎不夠的學生別灰心,從簡單開始,腳踏實地學習??傊?,我始終堅信當老師是良心飯碗,我們要時刻勉勵自己,做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實學識、有仁愛之心的“四有”好老師。
入職以來,我開設了一門公開課,得到了同行的認可,同時積極參與應用數學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工作,精心制作PPT,錄制視頻。此外,帶學生參加數學建模競賽,雖未獲獎,但力爭來年有突破。
作為一名新入職老師,也是一位博士,我深知教學是本職工作,科研是立身之本,但說心里話,寫數學論文的過程既枯燥又煎熬,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思考,推理證明,也經常碰壁。2022年10月份,我以第一作者并以我校第一單位發表一篇2區SCI論文,同時也積極爭取到新課題的申報機會,終于在11月份獲得了1項教育部資助課題。
最后摘用荀子的一句話“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?!?/span>,與大家共勉。(圖文、朗讀/王君甫 審核/趙宇萱 吳昊 吳青萍)